易经吉凶的九个层次,易经中最好的吉凶状态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八字财运五行缺失
2023-09-23万机百科网热度: 4539

易经里面的数字,九、六等代表什么?

九是阳卦(就是你看到的八卦图里长线),六是阴卦(八卦里两个短线)。

易经 到底在讲什么?

作为“易”,《易经》,大多数人都对此感觉很神秘,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那“易”到底是讲什么的呢?这是一个如何定位的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易”主要分为这么几个流派:首先是儒家易,“易”是儒家六经之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周易”是属于儒家经典。随着汉朝开始,东汉《参同契》的产生,《易经》又和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道教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内丹的兴起。《易经》讲究理﹑气﹑象﹑术,道教则比较注重气,将《易经》的六十四卦与人体气机的运行相结合起来;在中医学上也有很多理论离不开《易经》的指导,有所谓医易同源,比如说针灸的《子午流注》;佛教也有很多关于“易”的论述,在南北朝时有些佛教的法师就通过对“易”的阐述来宣传佛学的道理,到了唐朝的时候,华严宗的祖师之一李长者居士,他用《易经》的体系来讲述《华严经》,写了一部《华严经合论》,在佛教之中是别开蹊径,对当时和后来的宋明理学有一定的影响力。
“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重要依据,它和老庄思想都对中国古代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易注重象术,宋易注重义理,但许多学易的支流总是注重和偏向于其预测的一面,当然作为“易”本身在商代周代的时候就是用来搞占卜的,它和预测学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面。商人尚鬼,其朝政充满了政教合一的味道,神权和政权不可分,每逢大事往往都通过占卜来进行决断。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在周易之前“易”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占卜打卦。而到了周朝以后,周文王将鬼谋变成了人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人本思想,淡化了“易”的占卜的功能,把易学的理论纳入了修身养性,以至于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之中,这是易学的主流。在《易经�6�1系辞》中就说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周文王将伏曦的单八卦两两重叠起来,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并予以发挥,及周公﹑孔子加入象辞,彖辞,卦辞,文言等等,使之成为人谋和修身以及对未来事物的发展和运行规律的把握的重要指导思想。
易分理﹑气﹑象﹑术,我们首先必须要注重“理”,即易理。如果连易理都不知道,就没办法去谈气﹑象﹑术,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包含着有理﹑气﹑象﹑术,但易理是根本。所谓“易理”,就是易经对基于易经中的宇宙观、世界观对事物发展演变规律所演绎的原理,这是易经的思想精髓。先秦时期易经主要用于占卜预测,到了汉朝对易的理﹑气﹑相﹑术就有着较多的发挥,而到了宋以后,则开始偏重于易理,而预测只是易经的末流。预测的主要派别有子平术(八字),紫微斗术,奇门遁甲术,还有看相看风水等等,而这些都离不开从易学衍生出来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学说。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数术之说,有着相应的推导公式,它的基本理论与中医的基本理论如出一辙。
预测学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以后而大成。现在,把这一套学问归入了迷信的范畴,既合理又不合理,合理的地方在于一般的人都沉迷于数术和算命,丧失了志趣,使把握自己和改造自己的能力被降低了,缺乏做自己命运主人翁的精神。但是我们要明白,在讲周易的理﹑气﹑象﹑术时,从气上直接推动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外学术界对这一点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里我们所推崇的是易理,这是中国所独具的一套学问。按照学院派的理论,中国的易经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朴实的辩证法和逻辑思维。在易经里,它有着非常丰富和很高的思想层面,如果仅用逻辑的理论去解释易经,是不可能完全把握住易经的思想和精髓。

易经的原文 初九 九二 九三 六九等等是什么意思?

初九:潜龙,勿用—潜龙
这条龙胸怀大志,有吞吐宇宙之势。而且有潜能,具备成长的基础。只不过这一条龙刚刚在发展过程中,所以不可以重用,重用潜龙就会骄傲,骄傲就会有问题。企业一开始做的很好的话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它是潜龙。同样,当个人不足、时机未到的时候,应该努力学习,应该加强自己各种各样的技能,而不是到处抛头露脸、到处宣扬。如果过于宣扬和嚣张,被扼杀的机会就会比较大。
忍辱方能负重,要负重的人就一定要能忍辱。韩信懂得潜龙的道理,承受胯下之辱,才得以成就事业。领导者能否忍辱很重要,如果能承受别人的侮辱和轻蔑,他的魅力就会慢慢加强。
潜龙里面告诉我们,才能要内敛,不可外显。如果到处显示你的才华就有麻烦。战国时候的赵括就是一例,他处处显示自己未经考验的才能,最终不仅自己招致杀身之祸,还使赵国死了40万士兵。
潜龙不能够大用,所以,做人不可自恃身份,要从低姿态做起。个人在潜龙状态,应该制订生涯规划,定下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步骤,千万不要强出头,也千万不要太过于嚣张。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显龙
初露才华,为人赏识、钦敬,开始有追随者。就好像刘备在集市结识了关羽、张飞,就有了所谓的桃园三结义。此时,刘备是比较低姿态的初露才华。
这个时期,初建事业,但功业未见,还需磨炼。面对创业的好时机,要开始组织资源,寻找动力,伺机待动,蓄势待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惕龙
意思是,如果君子终日乾乾,就算天黑了也不怕。领袖要有戒惧的心态,做到勤奋、守业、警惕、亲力亲为,不轻率大意,不掉以轻心,要有危机感。韦尔奇就是经常在公司里面创造各种各样的危机感。张瑞敏有一句名言,面对成功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领导人在惕龙的时期,个人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期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九四:龙跃在渊,无咎—跃龙
跃龙就是说这一条龙已经不甘在山沟里,要跃过山沟,要做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面对突破性的时刻,领导人不能犹豫不决,必须下定决心,当机立断。这就是考验领导魄力的时候。比如红军被国民党军队一路围困,过了金沙江,前面就来了一个大渡河,红军在安顺开始组织军队过河,但是整个安顺场只有一艘船,几万军队过江要用20多天时间,但是3天之后国民党军队就会赶来,当时毛泽东作了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这边继续留守,那边走泸定桥。当时两天要走250华里,泸定桥一过就把国民党甩在后边了。这种就是关键性的决策。关键性的决策需要大智大勇,大取大舍,敢赢敢输。
通常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都是面对逆境、困境和不确定。这个时候往往胆识比见识重要,见识比知识重要。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
这条龙已经飞上天空了,就好比成功的领袖,事业登上高峰,理想得到实现。
在易经的卦里,阳叫做九,阴叫做六。所以六九是最高境界,但事实上不是,因为来到六九很可能物极必反。

上九:亢龙有悔—亢龙
这条龙太过亢奋,太过骄傲了,所以将来会后悔。
因为你每次都正确,所以你就开始自满、自大、顽固。很多领导到这个地方就不能够突破自己的盲点,老是想着过去的业绩。这样的领导人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刚愎自用,但是物极必反,必然走向失败。比如亚历山大大帝,他打遍欧亚洲一路打到印度,打到南方之后,没得打了,突然间空虚了,不知道要干什么事了。亚历山大在印度洋的最南端站了一下,结果中了风寒,他33岁就死在印度了。所以,个人发展领导力,还要懂得安身立命,急流勇退。
个人领导力的发展,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处于哪个状态,潜龙,显龙,惕龙,跃龙,飞龙还是亢龙?这样才能明确行动的方针和重点

关于 易经

“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古人向神灵卜问吉凶的方法,有龟卜和占筮。筮用蓍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依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后果。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上古时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佚,仅《周易》存世。“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象,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如大过卦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二是讲人事的得失,如渐卦九三爻辞说:“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如坤卦卦辞说:“元亨,利牝马之贞。”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庄子·天下篇》将其概括为“易以道阴阳”。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如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否卦卦辞说:“大往小来”;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乾卦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上九爻辞则说:“亢龙有悔”,这些都表现了物极则反的观点。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易传》。秦代(前221~前206)焚书,不焚易书。至汉代(前206~公元220),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本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多达数百家,在儒家经书中为数最多。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的注解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参考资料:http://www.qingyunju.com/zhouyi/zhouyijing.htm

易经中什么卦最吉?

呵呵,你问的这个问题有点问题,就好比一幅象棋里哪个子最厉害一样,易卦中的吉凶宜忌的定义是:由每一卦每一爻根据具体的情况不同以及月建、日辰的不同辅以干支五行、六神六亲的生克,用神的寄生十二宫所影响的,是吉是凶不是由哪个卦单独表现出来的!最吉的卦是由上面所说的都达到最好才好,也就是能让用神最旺相才行,这个时候才能说这个卦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郭或是在这个时辰是最吉的,是综合起来的结果而非单一的性质所能取决的凶与吉,明白了吗?
满意请采纳

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吉卦有哪些?

没有凶吉之分,难道对你好的就是吉吗,不好就是凶?只是相对某人某事而言。要说吉卦也只有一个,谦卦。没有绝对的凶吉。

展开全文
点击排行